地方餐饮爆红又短命,为何“活不久”?
2025-05-09
1574
今天聊点扎心的
为啥地方美食总像“网红脸”
火得快,凉得也快?
首先,流量狂欢、烟火气背后有“脆皮基因”
生烫牛肉米线、爆炒生料、云贵川小馆
地方菜爆红的三板斧:
便宜大碗,人均不过50元
拍照上镜,配色比画还美
故事够野,“不加一滴水,干蒸到底”
可惜,流量来得猛,去得更快
消费者要新鲜感
但更想要“复购的理由”
其次,地域光环,是蜜糖也是砒霜
“地方基因”能快速出圈
但很难走出舒适区
就像广西爆炒生料
在厦门开3家店容易
但想变成全国连锁
供应链、标准化、口味本土化全是坑
更别说,网红店往往“单品打天下”
顾客吃三次就腻
隔壁老王抄个同款
你立马凉半截
最后,想活得久?要学“沙县2.0”
真正能破局的品牌早就不拼“爆款”
而是搞“系统战”:
学乔杉杉米线当供应链狠人
把潮汕吊龙牛肉压到7元/份
用极致性价比锁死复购;
学沙吾记当体验刺客
用供应链优势+标准化管理
把沙县变成“干净版深夜食堂”;
学云贵川小馆当人设王者
把土菜变“精致野趣”
让吃饭变成发朋友圈的社交货币
地方菜想长红
光靠“网红滤镜”不够
要把地域特色变成可复制、
可迭代的“品牌基建”
毕竟消费者爱的不是一阵风
而是刮风之后还能稳稳立住的树
正所谓‘爆红靠运,长红靠命’!